【北京,2025年7月5日】由工业电子学会物理信息学习与控制分技术委员会(IEEE IES Subcommittee on Physics-Informed Learning and Control,SubTC)主办的首届物理信息学习与智能控制战略研讨会暨SubTC成立大会于清华幸福科技实验室圆满落幕。本次会议汇聚全球产学研领袖,共同见证物理信息驱动的新一代工业智能技术体系正式启航。
01 重磅开幕:锚定战略方向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教授戴琼海在开幕致辞中强调:“物理世界的精准感知与因果学习,是破解AI黑箱的密钥”。他提出“物中求理,智以赋能”的核心理念,并发布三大行动倡议:从构建“机理+算法”理论体系,到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,再到打造全球协同生态-为SubTC的技术攻坚与产业落地绘制清晰路线图。
02 正式启航:国际权威技术组织落地中国
在IEEE IES数据驱动控制与监测技术委员会指导下,物理信息学习与控制分技术委员会(SubTC)正式成立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戴琼海教授,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、挪威科技大学尹珅教授,国网北京电力公司及洪泉先生,启迪控股执行总裁张金生先生共同为委员会剪彩启幕。
中国科技会堂特制贺礼蛋糕,寓意跨界协作的甜蜜开端。
03 SubTC工作报告:工业智能新范式
华源格林总经理、SubTC主席张统帅博士在工作报告中指出,面对数据驱动技术的应用瓶颈,“物理模型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,是解锁工业系统高可靠性与强可解释性的核心关键”。
SubTC披露核心行动计划:
l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:将主办“具身智能系统:工业自动化新范式”专题论坛;
l 2026电缆隧道智能巡检挑战赛:旨在推动复杂工业场景下的物理信息智能技术落地应用。
04 前沿报告精华:技术突破直击工业痛点
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、挪威科技大学尹珅教授发表题为《Recent works on digital twin qualification and AI assurance in operational safety critical systems》的主旨报告。首创数字孪生可信度量化评估框架,破解高危工业场景中AI决策“黑箱”风险,为工业AI安全认证建立新标准。
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任张涛教授发表题为《智能无人系统与具身智能》的主题报告,揭示物理环境交互与自主智能的耦合机制,赋能无人机集群在复杂环境中的自适应协同控制。
中南大学陈志文教授发表题为《基于相关性残差的工业数据分析及应用》的主题报告,创新构建了基于典型相关分析(CCA)的残差生成器。针对故障信号微弱、动态性、非线性、分布式等系统复杂特性,提出了系列故障诊断方法,成功应用于废水处理过程、机器人、轮船推进系统、磁浮系统、轧钢过程等20余种复杂工作系统。
清华大学叶昊教授发表题为《基于物理信息和学习的高速列车和高速飞行列车动力学建模》的主题报告,聚焦超导电动悬浮列车系统,提出融合物理机理与物理信息神经网络(PINN)的混合建模新方法。突破传统局限,实现更高精度与泛化能力的建模,为列车的优化设计与智能控制提供更强理论工具和应用基础。
清华大学尚超副教授发表题为《Error-feedback and causality-informed data-driven predictive control》的主题报告,构建了新型误差反馈输出预测器,显著提升随机系统预测精度,并创新采用了LQ分解重构数据驱动预测控制(DDPC)。
05产学研共振,构建可持续创新生态
圆桌对话环节,清华大学张涛教授、叶昊教授、尚超副教授等专家强调:“从理论创新到产业转化,需打通‘物理规律+数据智能’的双向通道”。SubTC也将持续推动构建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,组织产学研力量,攻关复杂工业场景的共性关键技术。
正如戴院士所言:“在交叉中共生,在实践中共进”——SubTC的成立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,未来将持续打通物理智能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赋能的“双向通道”。